含有因果词的文段是行测主旨观点题当中的高频考点,相信大家对它已经非常熟悉,但有考生疑惑都是因果文段,为什么有的正确答案在“果”,有的又在“因”呢?今天,小编给大家答疑解惑,让广大考生吃透“因果”文段:
一、分析阐述——得出结论(强调结论)
这一种行文脉络是因果文段常考的一种,也是大家最熟悉的一种,在作者的分析论述之后得出自己的结论,那么结论就是作者的观点,也就是我们最终要选的答案,比如:
传统的史学研究,由于其对象大都是“不能说话的”档案和文献资料,因而在研究过程中,它们只是扮演“法官”角色的研究者们审判的“被告”,而这个被告在法庭上没有任何为自己辩护的权利。所以,不同的“法官”由于其使用的审判规则不一样,尽管这个规则非常科学和准确,造成对相同问题的研究结果却大相径庭。
这段文字意在强调:
A.运用同样的档案和文献资料进行史学研究却可能得出不一样的结果
B.运用档案和文献资料进行史学研究应当谨慎,而不能武断
C.研究历史还应注重运用“能说话的”史料
D.应当制定统一的规则来规范对档案和文献资料的研究
【解析】答案选A。分析文段发现文段首先介绍在传统的史学研究中对象大都是“不能说话的”文献资料,他们在被研究的时候是没法为自己发声说话的,一切均由扮演“法官”的研究者说了算;最后用“所以”得出结论不同的研究者对同一材料也会有不同的研究结果;下面我们看四个选项谁和结论最匹配,A项研究同样的文献资料可能得出不同的研究结果,符合结论的表述;B项说到史学研究应当谨慎不要武断,题干并没有说研究过程中存在武断、不谨慎的问题,所以B选项得不出;C项提到运用“能说话的”史料题干中并未涉及;D项要制定规则规范文献资料研究,题干中并没有说研究是不规范的,也并没有表示不同的研究者有不同的研究结果是不好的事情,所以更无需去统一它,D项也得不出来,所以答案为A选项。
二、分析阐述——说明事实(强调产生事实的原因)
第二种情况是大家容易混淆的,仍然喜欢去选因果词后面的内容,但此时这种行文脉络下因果词后面的内容是一个客观事实,并不是作者的观点,此时文段强调的是发生这个事实的原因了,比如:
纵观各国货币发展历史,货币国际化虽然给所在国带来一定风险,但远远低于带来的好处。从老百姓的角度看,本国货币的国际化程度高,就意味着在出国旅游、消费、留学的过程中可以较为便利地用本币进行支付,不必经过繁琐的汇兑程序;从政府的角度看,国际货币发行国可以通过发行本国货币为国际赤字融资,相当于对别的国家征收了“铸币税”,其中的好处不言而喻。因此,许多国家的货币都“争先恐后”地走向国际化。
这段文字意在:
A.揭示促使货币国际化的原因
B.说明实现货币国际化的结果
C.提醒货币国际化潜藏的危险
D.剖析货币国际化的实现途径
【解析】答案选A。文段从“老百姓”“政府”两个角度说明了货币国际化的好处,最后一句得出结论,正是因为这么多好处,才促使“许多国家的货币都‘争先恐后’地走向国际化”。大家可以发现“因此”之后论述的是一个客观事实——许多国家的货币都在争相走向国际化,那么之所以会这样就是因为前文的一系列好处,所以文段的重点是在论述促使货币国际化的原因。A项表述正确。B、C两项与“许多国家的货币都‘争先恐后’地走向国际化”无关,排除。D项“实现途径”文段未提及。故本题选A。
经过以上分析相信大家对因果文段的脉络有了一个更清晰的认识,因果词后面如果是作者的主观观点就当选,可如果是客观事实就找产生事实的原因,你,学会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