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量关系的复杂性导致很难用有限的规律概括所有的解题技巧。在考场上,很多题的解题步骤更像是神来一笔一般需要灵感,学生很难在考场中想到,因为根本不存在一种解题规律可以百分之百在一两分钟内解出一道题。
但是要注意,人类的学习基本上可以分成两类:把握规律和死记硬背。在规律很难把握的情况下,就应当去记忆。如何有效的减少记忆量,提高记忆内容的性价比是需要注意的。
我的建议是:大家做完题之后,你把每一题的关键步骤记下来,所谓关键步骤就是有些题的步骤你自己想想不到的,但是老师点拨完你整道题就明白了那种步骤。通过这种记步骤,而不是记整道题来降低我们的记忆负担,这些步骤的记忆可以给大家在考试做题当中带来灵感。 毕竟命题人水平的限制或命题人对出题难度把控的限制,新的题十之八九都是旧的知识点重新包装。因此,做过的题是可以成为解新题的灵感。
只有题做的越多,记忆越多,灵感才会越多。老师做题无非也只是比学生多刷了一些题,对题比学生有深一点的理解。但是绝对不可能随便拿到一道题出来老师看一眼就会,有谁说能做到的我出十五道题给他,全部看一眼就会我给跪。
所以,再次强调:不要闭着眼睛做题,经常把做过的题的关键步骤拿起来回味下会大有益处。
这里来例举一道题,给出两位学生的不同解题步骤看看:
【例题】小赵、小王、小李和小陈四人,其中每三个人的岁数之和为65,,68,62,75。其中年龄最小的是多少岁?( )
A.15 B. 16 C. 17 D. 18
对于这道解题,第一个步骤大部分同学都没问题,设四人年龄从小到大分别为a,b,c,d。于是可以列出方程组
b+c+d=75式一
a+c+d=68式二
a+b+d=65式三
a+b+c=62式四
我们的目标是通过这一组方程组解出最小年龄a。很明显这是个定方程组,能够解出a是必然的。
第一个同学是这么解的:
式一+式四:a+d+2(b+c)=75+62式五
式二+式三:2(a+d)+b+c=68+65式六
由式五、式六得:a+d=43式七
式一-式四得:a-d=-13式八
式七+式八:a=15
很显然,这种相对麻烦,再看下第二位同学解的:
式二+式三+式四-式1*2得:3a=45
所以a=15
第二位同学解的就简洁多了。
可是关键是如果式子换一组,如何可以快速的找出最简洁的解方程的步骤呢?这是最令人困惑的事情,因为基本上不存在同时又快同时又机械不费脑的方式。所以只能依靠学生自身的训练来积累更多的经验,在考场上遇到类似的式子可以提高解出的概率。
笔者想起一句话:最可怕的不是比你聪明的人还比你更努力,而是比你聪明的人用最笨的方法努力着。做数学,有技巧,可是更多的时候需要依靠日复一日的大量的刷题才有可能提高解题速度,不要过分迷信解题技巧或者名师。因为那都不是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