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论型题目是考试行测逻辑判断部分经常考到的一类题型,主要考查考生两个方面的能力:对题干信息的理解能力和对论点的归纳能力。下面就从如何辨别结论型题目入手,为广大考生总结出结论型逻辑判断题目的解答技巧,并结合例题,给出详细讲解,方便考生理解与消化,为考生备考指点迷津。
一、结论型题目的辨别
结论型题目的提问方式一般有以下几种情况:
“从上文能(或不能)推出以下哪个结论?”
“如果上述断定是真的,以下哪项也一定是真的?”
“如果上述断定是真的,那么除了以下哪项,其余的断定也必定是真的?”
“以下哪项作为结论从上述题干中推出最为恰当?”
“下列哪项最能概括上文的主要观点?”
二、解题技巧
对需要理解题干信息的题目,主要考查的是对题干某些细节信息的准确理解。解题的关键就是在准确理解题干信息的基础上,对比选项与题干信息的差异,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对选项进行分析判断:
(1)是否与题干信息点相矛盾;
(2)是或然性还是必然性;
(3)是否偷换概念;
(4)条件的适用范围是否改变;
(5)是否超出题干信息的范围。
三、实例分析
例题1:
当受到害虫侵袭时,大豆和其他植物会产生一种叫做茉莉酸盐的荷尔蒙,从而启动一系列化学反应,合成更多蛋白酶抑制剂,增强自身的抵抗力。害虫吃下这种化合物以后,其消化功能会受到抑制。植物生物学家德鲁西亚发现高浓度二氧化碳会导致植物丧失分泌茉莉酸盐的能力,整个“防御通道”由此将被关闭,于是大豆类作物的抗虫害能力便随着二氧化碳含量的增多而逐渐减弱。
由此可以推出( )。
A.大豆产量会受到空气状况的影响
B.茉莉酸盐主要作用是抵抗害虫
C.不能产生茉莉酸盐的植物将很难抵御害虫
D.减少空气中的二氧化碳会增加大豆的抗虫害能力
【答案】 A
【解析】根据题干内容,大豆类作物的抗虫害能力会随着二氧化碳含量的增多而逐渐减弱,而抗虫害能力的强弱自然会影响大豆的产量,因此可以推出大豆的产量会受到空气状况的影响,即A项正确;
题干中只是说明茉莉酸盐会启动一系列化学反应来增强自身抵抗力,抵抗害虫的是蛋白酶抑制剂,B项犯了偷换概念的错误;
题干只涉及大豆类作物,而非所有植物,C项超出了题干信息的范围;
题干中只是说明大豆类作物的抗虫害能力随着二氧化碳含量的增多而逐渐减弱,可以看做一个充分条件假言命题,否定前件不能否定后件,D项改变了条件的适用范围,因此错误。故答案选A。
例题2:
生物化学家们宣布,他们已掌握了有效控制植物体内拟南芥酶的技术。使用这种技术,人类就可以改变蔬菜和水果的气味。拟南芥酶是两种物质的综合体,包括二烯烃氧化物和过氧化氢酶,它能产生茉莉味和绿叶挥发物GLV,后者决定了蔬菜和水果的芳香特点。
由此可以推出( )。
A.茉莉花中含有的拟南芥酶比其他花多
B.在掌握这项技术之前,人类无法改变植物的气味
C.如果去掉了拟南芥酶,蔬菜和水果将改变气味
D.决定蔬菜和水果气味的是二烯烃氧化物和过氧化氢酶
【答案】 C
【解析】由题干信息无法得知茉莉花中拟南芥酶的多少,A项超出题干信息的范围,故错误;题干中只是提到“使用这种技术,人类就可以改变蔬菜和水果的气味”,“蔬菜和水果”与“植物”不是同一概念,故B项错误;由题干中拟南芥酶中的产生的绿叶挥发物决定了蔬菜和水果的芳香特点可知C项正确;D项与题干信息矛盾。故答案选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