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括号中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①在野外露营,如果要采摘蘑菇,一定要能( )出有毒和无毒的蘑菇。
②几个月来,我国多地遭遇雾霾天气,严重的地区连交通信号灯都难以( )。
③幸亏我再三( ),他才勉强相信这件事情并不是因我而起。
A.分辩 分辨 分辩
B.分辩 分辩 分辨
C.分辨 分辩 分辨
D.分辨 分辨 分辩
2.建设现代农业,要努力在提高粮食生产能力上( )新潜力,在优化农业结构上( )新途径,在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上( )新突破。
A.发掘 开发 寻求
B.挖掘 开发 寻找
C.发掘 开辟 寻找
D.挖掘 开辟 寻求
3.
他事先没有充分调查研究, 得出了错误的结论。
A.以至
B.以致
C.甚至
D.直至
4.
很多时候,人们可以为一个陌路人的点滴帮助而感激不尽,却无视_________的亲人的种种恩惠,将一切视之为___________。
依次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
A.朝夕相处 理所当然
B.朝夕相处 自然而然
C.举案齐眉 自然而然
D.举案齐眉 理所当然
5.
一般人总是将人生的愉悦,_________ 在外界的事物上,依附于世俗的认同上,百般看重地位、财产,以及待遇、名誉等东西,自己一旦失去这些,便是沉重的打击,常会________,其幸福和快乐的根基也随之毁灭,假如自己真是这样过生活,那么快乐离我们是相当遥远,为什么要让别人来评价自己的快乐程度,把握好自己。
依次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寄托 痛不欲生
B.寄托 痛彻心扉
C.专注 痛彻心扉
D.专注 痛不欲生
1.答案: D
解析: 本题考查考生实词辨析的能力,“分辨”,指区分、辨别;“分辩”指为解释清楚而进行的辩解。根据语素分析法,可知二者的区别在于辨别和辩解。结合语境①句应选“分辨”。依据②句意思仍然应当选用“分辨”。根据句③的语境需要自然应当选用“分辩”。因此,本题答案为D
2.答案: D
解析: 此题考的是固定搭配,挖掘潜力,开辟途径,寻求突破,故选D。
3.答案: B
解析:
考查实词辨析与填空。
以至:连词,理解为一直到,表示时间、数量、程度、范围上的延伸,也用于下半句的开头,表示上述情况所达到的程度。以致:连词,用在下半句的开头,表示下文是上述原因所造成的结果(多指不好的结果)。甚至:a.连词,表达更近一层的意思,也用在并列成分的末项前,表示强调;b.副词,强调事例突出。直至:直到某个时候。根据题中“没有充分调查”和“得出了错误的结论”因果关系的表述,可知用“以致”更贴切。故正确答案为B。
4.答案: A
解析:
C、D选项中的“举案齐眉”一词是用来形容夫妻的,因此,首先予以排除;结合语境,可知第二个空白处所填词语应与感激不尽相对,显然“理所当然”更为恰当,故应选择A选项。
5.答案: A
解析:
分析题干结构,可知第一空中词语应与“依附”并列,显然“寄托”一词更为恰当,可排除C、D两选项;根据题干中词语“沉重”“毁灭”可知,第二空中所填词语的语意应较重,显然“痛不欲生”更为符合,故应选择A选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