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综合分析题在申论考试中是高频考题,也是比较有难度的题型,在申论试卷中占比很重。可以说,综合分析题是拉开分差的题型。综合分析题的本质就是归纳概括加一点逻辑。一些考生在书写要点时为了彰显行文的流畅度,在分析部分逐渐落入了“罗列含义、原因、影响、对策”的套路。殊不知,形式化的表述往往让答案文不对题,致使失分严重。小编对综合分析如何跳出老套路做出如下说明,供考生们借鉴参考。
一、什么是老套路
近年国考综合分析题最常考的类型是阐述某句话或某个词的意思或是谈谈对某观点的理解/看法,如请你对划线句子“借用人的‘慧’,打造物的‘智’”加以分析;给定资料4提到,“城市建设与管理的目的如果仅仅是为满足经济,或某种美观诉求,显然是片面的,甚至是短视而危险的。”请根据给定资料3和给定资料4,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按照我们表述的习惯,这类题的作答思路大致分为三步走:解释含义/亮明观点——具体分析——得出结论。(1)“解释含义”即在材料中找出对这句话的阐述;“亮明观点”则是在理解材料内容的基础上,表明观点态度;(2)“具体分析”则是多角度地对句子进行展开分析;(3)“得出结论”即提出对策或进行总结。如何多角度地进行分析对很多考生来说是个难题,当考生发现一些题能够从“含义、原因、影响、对策”进行梳理分析时,就把这要点种分类当成了所有同类型题的作答原则。然而每道题都有各自的特点,用套路不能尽然把所有题的要点都涵盖其中,这也致使很多考生以此失分。
二、如何跳出老套路
客观题往往是踩点给分,如何让综合分析题要点更全、得分更高呢?我们就要回归到申论题目的作答本质,即:问什么答什么;答案全在材料中(有什么写什么)。只有秉持这两点原则,才能让我们不会因要点不全而过多失分。那么具体到作答流程中如何来操作呢?
(一)审题
审题能够让我们更好地把握住作答对象是什么,并能快速地围绕作答对象去材料中找寻相关有效信息。如通过对题干“谈谈你对‘想象力经济’的理解”的阅读可以得知,我们要去材料中找寻与“想象力”“经济”相关的所有信息。
(二)找点
找全、找准所有相关要点。同样以18年国考副省第四道题目“谈谈你对‘想象力经济’的理解”为例,我们通过段落梳理出一下要点:
段1:想象力经济主体:设计师。
段2:想象力经济模式:“众创”模式。
段3:想象力经济理念:“共享设计”理念。
段3—4:想象力经济意义:激发了个人创造力的觉醒,并引领设计新风潮,推动想象力的价值链实现最大化的延展。产生价值乘数效应,激发了更多人加入共享设计生态圈。
段5:想象力经济过程:设计师与用户、企业沟通,转变为创新产品。
段6:想象力经济落地:产品再造并走向市场形成商业价值的过程。
段6:想象力经济本质:将人的创新精神转化为商业价值的一个过程。
段7:想象力经济突破口:找到消费者真正的欲求。
段9:想象力经济基础:个体创造力的连接与共享。
段9:想象力经济意义:创造更多爆款产品。
段10:想象力经济对策:拥有想象力,敢于创新。
(三)加工
找全要点后就要进行梳理了,由于综合分析题的本质是“归纳概括+一点逻辑”,因此,我们在要点加工时需兼顾内容和逻辑两方面:
1.内容上加工:题目要求中往往有字数限制,故而要点间能合并就合并;如不能合并则在字数许可范围内对要点进行加工——多用实词表述,以确保要点的全面;
2.逻辑上加工:(难点)
作为解释型分析题来说,首先要解释这句话的意思,即点明本质;其次是多角度分析这句话(文章中有什么写什么);最后得出结论。通过对材料的梳理,我们发现中间分析环节并不能简单地归为原因、影响,而应按照材料逻辑来呈现,也就是“材料中有什么写什么”。
三、如何书写
1.字迹工整、卷面整洁。
2.条理清楚:使用逻辑词、序号词、分号或者句号等表示出要点的层次。
3.保障不同类型题的作答逻辑。
总之,综合分析题的提升需要从要点的寻找和加工上下一番苦功夫,只有牢记“问什么答什么”、“答案全在材料中”的作答原则,方能在笔试竞争中脱颖而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