仔细研读下文>>>2019云南公务员考试申论范文:守护好乡愁才能留住根
守护好乡愁才能留住根
保护村落、振兴乡村,就成了追索“从哪里来”的方式,也成为标记“向何处去”的注脚。最近,一组数据让人惊心:近15年来,中国传统村落锐减近92万个,并正以每天1.6个的速度持续递减。《中国传统村落蓝皮书》则列出了传统村落保护的五大挑战,包括相关法律法规不完善、过度商业开发、“空心村”现象等。
第一段:开篇点题。通过最新的一组数据,指出中国传统村落在日益锐减问题,中国传统村落保护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有人说,中国人往上数三代,多数来自农村,来自泥土。即使人在城市,也经常会遐想“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的恬淡意境。然而现实中,为了保护古村落,却往往不得不与时间赛跑。有的村子年久失修;有的村民翻新住房,拆掉祖屋抹去壁画;有的全村外出务工,留下老人儿童;有的地方把古村落当“摇钱树”,随意搭建破坏古貌……正如著名作家冯骥才所感叹的那样:“每座古村落都是一部厚重的书,不能没等我们去认真翻阅,就让这些古村落在城镇化的大潮中消失不见。”
第二段:过渡段。列举了传统村落锐减的原因,通过冯骥才的感叹名言,指出:每个古村落都是一部厚重的书,我们要及时保护。
对于发源于农耕文化的中华文明,村落可说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从《汉书》所言“或久无害,稍筑室宅,遂成聚落”的自然萌生,到社会学家林耀华在《金翼》里所言“别忘了把种子埋进土里”的朴素信仰,村落承载着中华文明的物质基础、文化属性。在《乡土中国》中,费孝通写道:“从基层上看去,中国社会是乡土性的”。在这里,“乡土”并不是一个贬义的概念,而是千百年来农业社会发展特点的集大成。即使是今天,城镇化成为通往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当高楼大厦伸向天际之时,也离不开从历史文脉中吸纳地气。因而,保护村落、振兴乡村,就成了追索“从哪里来”的方式,也成为标记“向何处去”的注脚。
第三段:分论点1──对于发源于农耕文化的中华文明,村落可说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通过列举古典书籍的相关记载和名人名言,指出对于中华文明的发展,村落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
城乡关系、人与自然的关系的重构,需要顺势而为、水到渠成。这就意味着保护古村落,不仅要关注建筑风貌上的岁月留痕,更要聚焦村庄中人们的生活质量。有抢救者感慨:“我们走进许多美丽的村子,有老树、山庙、石板房,但是没有人。”贵州黎平铜关侗寨被称为“时光边缘的古村落”,当地侗族人居住的干栏式民居有着700多年历史。然而,在纳入国家保护试点后,有的村民却因木房子容易起火,不愿再建民族特色的木居。这启示我们,保护要见物,更要见人。村民固然是村落保护的第一责任人,但同时也要让他们成为村落保护的受益者。只有传统村落更加宜居,人们在这里生活质量更好,对村落的保护才有更坚实的基础。
第四段:分论点2──城乡关系、人与自然的关系的重构,需要顺势而为、水到渠成。通过列举保护村落的例子,指明保护要见物,更要见人。只有传统村落更加宜居,人民生活的好,对村落的保护才有坚实的基础。
“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这是“城里人”和“村里人”共同的生活愿景,也是城镇化的目标所在。在云南古生村,习近平总书记称赞当地白族民居的庭院“记得住乡愁”,指出要注意乡土味道,保留乡村风貌;在湖北峒山村,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建设美丽乡村不是“涂脂抹粉”,不能大拆大建,特别是古村落要保护好……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同科教兴国、人才强国、创新驱动一道,成为贯彻新发展理念的有机组成部分。
第五段:分论点3──“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通过习大大讲话和十九大报告,要注意乡土味道,保留乡村风貌。乡村振兴战略同科教兴国、人才强国、创新驱动一道,成为贯彻新发展理念的有机组成部分。
对许多一辈子种田劳作的村民来说,村子就是他们的家;对拥挤在钢筋混凝土森林中的人们而言,乡村又何尝不是精神的归宿?村落不可能也不应该一成不变,只是,这样的变化不应是衰败,而应是成长。惟其如此,才能守护好我们的乡愁,留住我们的根。
第六段:总结全文。乡村是人们的精神归宿,只有村落在不断变化成长,才能守护好我们的乡愁,留住我们的根。
【文章结构】
一、开篇点题──中国传统村落保护,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二、过渡段。承上启下
三、详细论证部分:
(一)对于发源于农耕文化的中华文明,村落可说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
(二)城乡关系、人与自然的关系的重构,需要顺势而为、水到渠成
(三)“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
三、结尾:总结全文。
乡村是人们的精神归宿,要不断保护村落成长,守护好乡愁,留住我们的根
【积累】
1.句式:
从……,到……;
有的……,有的……,有的……,有的……,正如……;
2.好句:
每座古村落都是一部厚重的书,不能没等我们去认真翻阅,就让这些古村落在城镇化的大潮中消失不见;
从《汉书》所言“或久无害,稍筑室宅,遂成聚落”的自然萌生,到社会学家林耀华在《金翼》里所言“别忘了把种子埋进土里”的朴素信仰,村落承载着中华文明的物质基础、文化属性。
即使是今天,城镇化成为通往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当高楼大厦伸向天际之时,也离不开从历史文脉中吸纳地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