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饥饿或是胃部引起,或是大脑中的血液循环引起,或是全身的神经引起。如果饥饿由胃部引起,那么切断兔子胃部的神经联系就会阻止正常的进食;但进行这样的实验并没有阻止兔子的正常进食。大脑的活动总是开始于神经末梢的被刺激。如果这样,饥饿就不会是大脑中的血液循环引起的。因此,饥饿是由全身的神经引起的。
这一推理形式属于( )。
A.命题自然推理
B.类比推理
C.简单枚举推理
D.科学归纳推理
2.
N中学在进行高考免试学生的推荐时,共有甲、乙、丙、丁、戊、己、庚等7位同学入围。在7人中,有3位同学是女生,4位同学是男生,有4位同学的年龄为18岁,而另3位同学年龄则为17岁。已知,甲、丙和戊年龄相同,而乙、庚的年龄则不相同;乙、丁与己的性别相同,而甲与庚的性别则不相同。最后,只有一位17岁的女生得到推荐资格。
据此,可以推出获得推荐资格的是( )。
A.庚
B.戊
C.乙
D.甲
3.
A.王宁刚毕业就到学校任教,对教师的工作还不太适应
B.王宁上班的这一天正好是学生暑假开学的第一天
C.这所学校学生的表现和领导的表现完全不一样
D.这所学校的学生上万,王宁所教班级的学生有五六十人
4.
一些人会用简单的加法机计算,一些人会用复杂的计算机计算。用计算机比用加法机可以在更短的时间内完成更多的计算。假设用这两种机器的价钱相同,那么,使用计算机的人一般来说要比使用加法机的人每小时挣钱多。
以下哪项是使上述论证的结论合乎逻辑的假设?( )
A.一般说来,会计是根据他们所作的计算数量以及他们所挣的钱数的不同而有区别的
B.一个会计花在工作上的时间越多,挣的钱越多
C.一个会计完成的计算量越多,挣的钱越多
D.一个会计进行的计算越准确,每小时的要价就越高
5.
二胡演奏家胡某,在其晚年的演奏表演中,并没有像其青年时代那样严格遵守曲目的节律,而是融入了其毕生演奏形成的精微而细致的体验。最近,市面上出现了一部她演奏的作品,经其粉丝倾听鉴别,发现此作品与其早年演奏的一样,严格遵守曲目的节律。因此断定此作品是其早年的作品,更具收藏价值。
上面论断所依据的前提是( )。
A.胡某在晚年演奏时,比早年更不愿意打破其一贯坚守的节律
B.随着演奏技巧及领悟作品内涵的功力日渐深厚,胡某越来越意识不到她是在演奏别人的作品
C.在其晚年的演奏中,她是业内唯一有意在演奏中加入个人节律的演奏家,这使得其演奏更多地充满了个人风格
D.胡某在晚年演奏时,没有再以其青年时代那样的方式,演奏过任何一部作品
云南公务员考试网参考解析
1.答案: A
解析:
2.答案: A
解析:
第一步:总结题干
由题干可知,有3女4男,4个18岁,3个17岁。
在年龄上:甲=丙=戊,乙≠庚,在性别上:乙=丁=>己,甲≠庚。
第二步:找突破口并展开推导
1根据性别判断:由“3女4男”以及在性别上“乙=丁=>己,甲≠庚”可知,甲与庚中必有一人与乙、丁、己三人的性别相同,可知乙、丁、己三人是男生,甲与庚中必是一男一女。最后推荐的是女生,故乙、丁、己不被推荐。
2根据年龄判断:由在年龄上“甲=丙=戊,乙≠庚”和“4个18岁,3个17岁”可推知,乙和庚中必有一人与甲、丙、戊年龄相同,他们四人为18岁,最后推荐人的是17岁,则甲、丙、戊都不被推荐。
3一共有甲、乙、丙、丁、戊、己、庚等7位同学入围,排除乙、丁、己、甲、丙、戊后,必然是庚入围。
故正确答案为A。
3.答案: D
解析:
削弱反对型题目。如果D项为真,说明她是由整体的一小部分的表现来判断这个整体的特征,犯了以偏概全的错误,可以削弱她所得出的结论。A、B、C三项均不能对结论构成削弱。正确答案为D。
4.答案: C
解析:
第一步:找到论点和论据
本题论点是使用计算机的人一般来说要比使用加法机的人每小时挣钱多,论据是用计算机比用加法机可以在更短的时间内完成更多的计算,并且用这两种机器的价钱相同。
第二步:判断加强方式
论点强调每小时挣钱,论据强调每小时完成的计算量,所以论点与论据间不存在明显因果关系,需加强论证,在论点和论据间搭桥。
第三步:逐一判断选项的作用
A中会计有区别与每小时挣钱多少无直接关系,属无关选项;B中会计花在工作上的时间越多,并不能保证用计算机的会计比使用加法机的会计花在工作上的时间多,属无关选项;D中会计计算准确性与与每小时挣钱多少无直接关系,属无关选项;C中一个会计完成的计算量越多,挣的钱越多,即在每小时完成的计算量与每小时挣钱间搭桥,加强论证,是答案。
综上,故正确答案为C。
5.答案: 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