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意境打通了诗歌与绘画的_______,意境是诗歌与绘画的连接点。就像宋代画院的考试题一样,一句“踏花归去马蹄香”难倒了多少考生,而马蹄周围画出几只飞舞的彩蝶,“香”的意境便________。
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
A.结点 入木三分
B.隔阂 盈盈在目
C.限制 栩栩如生
D.关节 跃然纸上
2.
科学的理论决不是教条,不该成为你思想的 ,相反它鼓励你让思想冲破世俗的 ,再插上翅膀去自由飞翔,领略那从未见过的思想王国的风光。
A.牢房 囚禁
B.禁地 樊笼
C.镣铐 束缚
D.桎梏 牢笼
3.
作为魏晋之际的名士,嵇康的人格与思想一直备受学界的关注。 ,嵇康为人高傲,“刚肠嫉恶,轻肆直言”(《与山巨源绝交书》),因傲睨钟会,最终遭谮而死。这样一个性情孤傲的人,在《家诫》中却教子以礼,“小心笃诲,酒坐语言,兢兢集木”(明张溥语),这种“挫锐和光”的为文风格与其为人几乎是两种面目,这种鲜明的对比令后人 。
依次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 )。
A.路人皆知 匪夷所思
B.众所周知 不可捉摸
C.家喻户晓 无所适从
D.众所周知 不可思议
4.因为市场经济的过度侵蚀,一些媒体已经越来越被市场_____,不再具有公共属性,自然也很难提供有价值的公共产品,所以_____世界的力量越来越弱。曾经充斥传媒业的理想主义,也在现实面前_____了踪迹。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利用 透析 消失
B.裹挟 解释 隐匿
C.主导 评论 收敛
D.支配 探索 隐藏
5.到图书馆、书店走走,到街头的报刊亭看看,每次都感到纸页文字对生命的一种________。几年前还在热心地讨论“读书有没有禁区”的问题,我是________对文化人不应有禁区的,但现在却出现了一种意想不到的无奈:必须________禁区,否则将是时间的泄漏、生命的破碎,从一生的孜孜不倦走向一生的无所作为。
依次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
A.胁迫 认定 取消
B.吸引 反对 限定
C.诱惑 以为 设置
D.威逼 主张 自设
云南公务员考试网参考解析:
1.答案: D
解析:
第一空,“限制”常与“打破”搭配,与“打通”不搭配,可排除C。再看第二空,“入木三分”形容书法极有笔力,现多比喻分析问题很深刻。“盈盈在目”指美好的形象犹在眼前。一般指女子的形象。“跃然纸上”指活跃地呈现在纸上,形容叙述描写真实生动。根据文意,“跃然纸上”符合文意,当选。故本题答案为D。
2.答案: D
解析:
此题考查近义实词的语义轻重辨析和最佳语境选择。
先看第一空,用“牢房”来形容“思想”显然不合语境;“禁地”指禁止一般人去的领域或地域,用于此处也不合语境;“镣铐”比喻受到的束缚、禁锢,“桎梏”比喻束缚人或事物的东西,意思相近,但“镣铐”的语义更重,这里用来形容“思想”,用“桎梏”更合适。再看第二空,“樊笼”比喻受束缚而不自由的境地;“牢笼”比喻束缚人的事物;“囚禁”指把人关进监狱里;”束缚“指使受约束限制,使停留在狭窄的范围内。相比而言,“囚禁”语义过重,“囚禁世俗”不相搭配。冲破世俗的“牢笼”,符合语境。综上,选D。
故正确答案为D。
3.答案: D
解析:
本题属于成语辨析题。“路人皆知”为贬义词,不合题意。“家喻户晓”不可以单独用。“众所周知”可以单独用。故第一个空白处应填“众所周知”,排除A和C。最后一个空根据“为文风格与其为人几乎是两种面目”这句话,可知“鲜明的对比”结果令人无法想象,难以理解,“不可思议”符合文意。“不可捉摸”指对人或事物无法猜测和估量,不符合文意。故答案为D。
4.答案: B
解析: 第二空的主语为“媒体”,故“探索”用在此处不当,排除D。第三空,“消失”后不能接宾语,排除A。“收敛”与“踪迹”搭配不当,排除C。故本题答案为B。
5.答案: D
解析: 本题从词语含义上很难判断,因此可以根据作者的态度倾向来排除。通读文段可知,作者的本意是对文化人不应有禁区,而现在的无奈却是必须设禁区,由此排除A、B项。再看第一空,后文说必须设禁区,否则将是时间的泄漏、生命的破碎,因此第一空应当填入一个带有消极倾向的词语,排除C项。本题答案为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