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高校开启“筑梦计划”等,实现高考录取对农村考生倾斜,而对于很多山区基层公务员,也该有类似的“弱势补偿”设计。
云南公务员考试网获悉,12月10日,2017年北京市公务员考试开考,5000多个岗位的平均竞争比将达到10:1,最热岗位则为400:1,堪称火爆。但仍有很多北京边远山区的岗位鲜有人问津,甚至无人报名。据新京报记者探访,很多北京边远山区的公务员,所在处没有商场影院,没有像样的饭店,甚至快递都难送达。有公务员从家到单位坐公交得坐60站,有的工作了8年仍住6人间宿舍,有些人进来后很快就选择了离开。
谈到公务员,很多人脑子里自动弹出的,是“金饭碗”“有编制”等。在不少人的职业构想里,公务员就是“有权一族”,钱不多但舒服,奠定了他们对公务员境遇的基本认知框架。所以每当有乡镇基层公务员喊苦,总有网友将其斥为“矫情”;每逢公务员薪酬改革等消息曝出,反对声也四起。
但很多人忽略了,公务员跟所谓官员不能轻易画等号,也不是只有城区里的公务员才叫公务员,还有些基层公务员,处在冷暖不为人嘘问的角落,生活跟体面也不沾边。
活儿杂,任务重,工作累,穿梭在基层治理一线;没存在感,缺晋升空间,甚至没另一半,“忙碌”和“茫然”是其生活写照……在网上,搜“基层公务员”,很容易找到《一个80后乡镇公务员的自白:我为什么要逃离基层?》《一把辛酸泪,基层公务员原来是这样的……》的诉苦类文章。岗位报考热度,也是个“公务员”筐子里具体岗位境况好坏的度量衡,那些山区基层公务员的境遇,就能从“鲜有人问津”和留不住人中窥见大概。
生活环境“与世隔绝”、进趟“城”比回趟在外地的老家还久、人还得靠“最低服务 年”的年限去留住,可别忘了,这还是北京的边远山区公务员。此前安徽就还有副镇长因家庭困难开网约车。
眼下针对教育领域的“寒门学子难出头”的情况,很多高校开启了“筑梦计划”等,实现高考录取对农村地区考生倾斜,这也是种“弱势补偿”。而对于很多山区基层公务员,或许也有必要进行制度化“弱势补偿”。
事实上,无论是边远地区公务员工资调整,还是人社部明确的“艰苦边远地区公务员级别工资可高定”,及中央机关定向基层选拔机制等,都已有这方面的考量。而专家指出的适度轮岗、上下流动,也指向了这点。
但就现实看,当公务员被八项规定、养老并轨等剥离了灰色福利,向普通职业回归后,也要从市场化职业分工的视角,去打量基层公务员具备的“人力资本”。如今其工资性收入在报酬市场上明显偏低,工作强度、勤奋程度等人力资本投入的收益率也不尽如人意,所以才存在缺口。
这也需要将公务员的工作,看做人力资本在公共服务领域的投资。就像很多发达国家那样,让公务员获得“绩效化生存”——在根据地区发展规划确定政府单位的工作目标后,将其转化为公务员绩效目标,并根据绩效完成度等给出应有的体面待遇,尽早实现人力定价与工作条件、内容的匹配。
此外,补偿也该包括精神层面的,现阶段,应对部分基层公务员的心理失衡展开成体系的疏导,提升其职业尊严。
说到底,身处行政层级“末端”、为民服务“前线”的基层公务员的境遇,需要我们正视,而不是用“权贵阶层”的偏颇标签遮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