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05-30 云南公务员考试网
纵观申论文章佳作,运用修辞美化语言是极为普遍的,也是最容易收到效果的。修饰申论文章的语言,可以运用比喻、对偶、排比等修辞,使文章形成华美流畅之感;运用假设句、反问句,使文章增强不可辩驳之势。比喻能化腐朽为神奇,化深奥为浅显,往往会收到言简意赅、言近旨远的效果。排比则能使文章腾挪跌宕,波澜起伏,让论点严密透彻,感情奔放激烈,增强语言的气势,使考官也心潮澎湃。下面,专家为大家介绍一些修辞方法:
一、比喻
比喻的作用在于使抽象的事物形象化,使深奥的道理浅显易懂。好的比喻往往能以简约的文辞、生动的形象引起读者的兴趣。
实例分析·《保持廉洁自律的好品行》节选
示例
廉洁是保本色的防腐剂,贪婪是战斗力的“蚀骨刀”。古人说:“能吏寻常见,公廉第一难。”为官者,“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领导者只有真正把金钱、权力和美色看淡、看轻,把事业和广大群众看重,把党性和名节看重,在花花绿绿的大千世界里,坚持自重、自警、自省、自励,以“美德嘉行,铢积寸累”的健康心态,善始善终,保持廉洁自律的好形象,才能平平安安、踏踏实实、正气凛然地影响和带动部属谋正事、务正业、走正道,从而形成风清气正的氛围,使党员干部更有凝聚力和号召力,使政府部门有更强的执行力、更高的公信力。
点拨
这个段落开头就用了两个比喻,把廉洁和贪婪分别比作“防腐剂”和“蚀骨刀”,生动形象地点明了廉洁自律对于官员保本色的强化作用和贪婪腐化对于官员战斗力的侵蚀作用,不仅能提高阅卷者的兴趣,而且比枯燥的说教更有说服力。
二、排比
排比是利用三个或三个以上意义相关或相近,结构相同或相似和语气相同的词组(主谓/动宾)或句子并排,达到一种加强语势效果的修辞手法。用排比进行议论说理,不仅句式整齐,还可以增强情感和行文的气势。那种飞流直下、一泻千里的气势,会让人领略到不可遏止的巨大力量。
实例分析·《领导干部要有自觉高尚的道德追求》节选
示例
一个有德行的人是不会无所顾忌的,一定有所敬畏。身为领导干部要有敬畏之心,一是敬畏历史,使自己的工作能经得起实践和历史的检验;二是敬畏百姓,让自己做的事情对得起养育我们的人民;三是敬畏人生,让自己将来回首往事的时候不会感到后悔。只有心怀敬畏才能在道德品行上优于常人,才能为社会做出表率,才能成为党和人民信任的干部!
点拨
这段文字中运用了两组排比,“三个敬畏”说明了敬畏的内容,“三个才能”说明了敬畏的意义,看起来好似行伍行军般整齐一致,读来如同进行曲一样铿锵有力,发人深省。
三、设问
设问是为了强调某种观点或看法,自己提出问题、自己做出回答,以引起读者思考和注意的修辞方法。它在申论中的功用侧重引出问题、原因或对策,对“回答”的内容起强化作用。无疑而问、自问自答的方式在上下文之间起到承接上文、引出下文并强化下文的作用,有利于把阅卷者的注意力吸引到下文即问题的要害与解决的策略上,比平铺直叙的论证方法有更为强烈的“戏剧效果”,一篇文章中适当使用,可为作答者增色加分。
示例:
①强调问题
目前民生领域的渎职犯罪,突出表现在哪些方面?按照反渎职侵权部门的总结,可以看出此类犯罪重点发生在征地拆迁、安全生产、医疗卫生、社会保障、就业就学等方面。
②强调原因
“入园难,难于考公务员;入园贵,贵过大学收费”,很多地方出现幼儿园入园荒的症结在哪里呢?幼儿园阶段的公办教育资源不足,特别是幼儿园教育财政投入不足的问题,以及这一问题上政府责任的缺失恐怕难辞其咎。
③强调对策
平抑高租金、高房价,解决低收入者的住房难,到底有何善策?从根本上说,仍须从切实履行政府保障性住房供给的责任入手。
四、反问
反问是用疑问句的形式表示确定的意思,只发出提问,不作回答,其表达的正面或反面意思蕴含于问句之中。句末一般用问号,也有的用感叹号,以加强语气,增强表达效果。反问同样是议论文中常见的论证手法,一般具有较强的感情色彩,如表示重视、轻蔑、愤慨等,申论中可起到强调观点、增强气势、占据辩论制高点的作用,使论证具有无可辩驳的强大力量。
反问的基本形式有两种:
示例:
①用肯定的形式表示否定。
撇开群众的意见,置群众的呼声于不顾,关起门来决策可能取得有利的结果?
②用否定的形式表示肯定。
把高风险化工项目、对人的生命健康和环境安全具有高度危害性的化学原料摆在居民区、闹市区乃至交通枢纽、防洪堤岸,当地政府难道就没有一点责任吗?
申论更多解题思路和解题技巧,可参看2013年公务员考试技巧手册。